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发展新能源车险已经成为服务国家绿色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对于新能源车险市场这片“蓝海”,2025年将迎来哪些变化、头部险企有何发展策略?在上市险企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新能源车险相关话题受到高度关注。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行业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险企高管在谈及对新能源车的承保策略时均表示,目前重点关注风险定价能力,以管控经营成本,并通过深化与车企等相关机构的合作,提升新能源车险盈利水平。
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人保财险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较高,渠道掌控能力和定价能力也很强,与维修、电池厂家等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如果政策方面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公司新能源车的盈利水平会明显提升。
据中国太平集团副总经理朱捷介绍,公司搭建了新能源车专属定价数据库,依据车辆信息、车辆使用特征等风险因子开发了新车分类模型,基于从车因子、电池系统和动态因子建立了旧车评分模型,将不同客群的风险区分度提升至两倍以上,支持差异化定价。同时,公司积极与新能源车主机厂、电池厂商开展合作,优化运营和维修成本,推动风险减量。近年来,该公司新能源车险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承保车辆出险率逐年下降,2024年同比下降8.2%,2025年前两个月同比下降15.1%。
“新能源车险的经营模式刚刚建立,各家保险主体正在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在谈及新能源车险经营的经验和体会时,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表示,一方面,公司建立了垂直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和车企,进一步梳理和简化原有流程,实现了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高效的运营服务;另一方面,建立集中化的理赔模式,对于理赔的相关标准、配件的价格以及出险的相关数据,公司和车企利用科技手段实时互联互通,不断降低新能源车的理赔成本,有效地提升维修的经济性。
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智能驾驶汽车保险产品定制化、专属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于泽透露,人保财险牵头行业开发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以及保险需求。作为配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保险赔偿判定技术规范》的唯一一家保险公司,人保财险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定责提供了行业标准。
“当前,市场还有更多智驾方面的产品和保障需求,太保产险已与多家车企建立了相关的应用实验室,也将进一步充实人才。”陈辉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于泽表示,国家推动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导向鲜明有力,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朱捷同样认为,新能源车险是未来车险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将会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初步判断,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左右,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占车险总保费比例将提升至20%左右。”朱捷表示,随着车辆维修成本不断降低、车辆安全性能和电池技术迭代升级,新能源车险的经营质效会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财险发挥自身在新能源车险承保管理、风险定价以及理赔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协助纾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车险保费贵、投保难等问题,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海外业务拓展。目前,形成了“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三步走的地区策略。“这一战略举措将为公司新能源车险提供新的增长点,因为目前国内车险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所以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于泽说HahaBet官网。(记者 戴梦希)HahaBet官网
Copyright © 2002-2023 hahabet·官方(中国)平台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